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发布 > 最新资讯

一片茶叶里的坚守与温度——记紫阳茶人张晓宏与她的“茶香致富路”

所属分类:最新资讯 阅读次数:125 发布时间:2025-10-14

初见张晓宏时,她刚从茶园回来,裤脚上还沾着泥土,手里却捧着一小罐刚制好的紫阳茶。揭开罐盖,茶汤温润,香气里裹着山间的清冽。“你闻,这是咱紫阳独有的富硒香。”她笑着说,眼里的光像极了茶罐里跳动的暖光。


认识晓宏的人,都知道她有两个身份:科宏茶业的掌舵人,和800余名妇女姐妹口中的“张大姐”。而这两个身份背后,藏着一段从农妇到茶人的三十年,也藏着一片茶叶如何让一方百姓日子变甜的故事。


图片
张晓宏
“巾帼新农人”支持计划受益妇女代表陕西紫阳县
图片


跟着丈夫卖茶”到“让紫阳茶走出去”


十年前,张晓宏还是个普通农妇。那时她丈夫走街串巷卖茶,常常带着一身疲惫回来,念叨着“咱的茶这么好,咋就没人知道?”这句话像颗种子,在她心里发了芽。她拉着丈夫,用家里仅有的积蓄办起了家庭作坊——科宏茶业的雏形,就这样在烟火气里诞生了。


谁曾想到,这个连制茶火候都要反复试错的新手,后来手持评茶技师证、审评师证,站在上海国际茶博会的领奖台上。“学无止境啊。”张晓宏总说。2014年起,她成了全国茶区的“常客”:去中茶所学管理、学技术,在广东学乌龙品鉴,连续七年参加全国茶叶精修班。除此之外,还蹲守黄山看老师傅炒太平猴魁,记下“两刀一枪”诀窍;跟着祁门非遗传承人学蜜甜香工艺,将那股甜香融入咱紫阳红茶;在福建守着萎凋槽记录数据,攻克公司白茶青涩的问题等。各地的好手艺,都成了紫阳茶的“新养分”。


2024年在中茶所高级班,她带着公司红茶加工的难题请教专家,受专家点拨,一下子就找到了突破口--学本事。回来后她日夜钻研改进工艺,新制的茶在茶博会上,连外国茶商也围着展台不肯走。“那一刻觉得,三十年的汗没白流。”


从“自己做茶”到“带着姐妹致富”


“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知道留守妇女的难。”张晓宏的茶厂里,总有一群忙碌的身影——她们是村里的妈妈们,白天采茶、制茶,傍晚就能回家接孩子。这是张晓宏最骄傲的“妇女微家”:建成后,120多个妇女实现了“家门口就业”,35个曾是贫困户的妈妈,靠着制茶手艺一年多挣1.2万元。


“有个姐妹跟我说,学会手艺后,既能照顾娃,还盖了新房。”张晓宏说着,眼里泛起光,“你看,女人的手既能捧起茶叶,也能撑起家里的天。”这些年,她“巾帼制茶培训班”,手把手教姐妹们萎凋、揉捻等手艺。从生疏到熟练,从“只会采茶”到“能制好茶”,800多个名字,在她的培训记录里整整齐齐。


她和200多户茶农签了保护价收购协议,哪怕市场行情波动,茶农的收入也稳得住。除此培养了15个女性制茶传承人,就想让老手艺在姐妹们手里传下去。如今,公司成了“陕西省巾帼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她也获评“巾帼创业标兵”,但她总说:“荣誉是给所有爱茶、种茶的姐妹的。”


一片茶叶里的“香甜日子”


从农妇到茶人,三十年茶路让她明白:做茶不光是手艺,更是责任。就像她常说的,一片茶叶能成就一个产业,更能让一方百姓的日子,像泡开的茶一样,舒展,温润,越来越香甜。


而这份香甜里,藏着一个女人的坚守,更藏着无数个家庭的希望。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