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发布 > 最新资讯

“空间+茶”到“茶+空间”,这是趋势吗?

所属分类:最新资讯 阅读次数:132 发布时间:2025-07-14

古人常席地围坐,或水天一色、留泉卧石,或层峦叠翠、茅舍依稀,烹茶煮水,这便是最初的茶空间。茶空间的精髓在于「意境」——“以茶为意,空间为境”。




茶空间是如何分类的


茶空间就是茶与空间的结合。不过,不同茶空间,茶的重要性和丰富性程度不同,空间占比与场景开放性不同。

第一,11型:茶的重要性与丰富性程度低,空间的占比与重要性程度低。


第二,12型:茶的重要性与丰富性程度低,空间的占比与重要性程度属于中等。这类茶空间,以空间为主,有茶但并不占据重要位置,或者相对零散、不成体系。


即便其中有些茶是店老板跋山涉水从茶山带回来的,但茶在整体经营中也属于是附属关系。从这个角度上讲,这类型茶空间,属于“空间+茶”。


第三,13型:茶的重要性与丰富性程度低,空间占比与重要性程度高。不少茶会所可归到这一类型。这类型茶空间,仍属于“空间+茶”。


第四,21型:茶的重要性与丰富性程度中等,空间占比与重要性程度低。一些定位高端的新茶饮空间可归于此类。


第五,22型:茶的重要性与丰富性程度中等,空间占比与重要性程度中等。一些从茶叶店演变而来的茶空间,以及一些开设在高端卖场中的新式商务茶饮空间可归于此类。


第六,23型:茶的重要性与丰富性程度中等,空间占比与重要性程度高。一些茶叶品牌所设立的文化中心可归于此类。


第七,31型:茶的重要性与丰富性程度高,空间占比与重要性低。一些带有泡茶桌或一两个房间的茶叶店,大体属于这一类型。

第八,32型:茶的重要性与丰富性程度高,空间占比与重要性中等。一些传统茶品牌的旗舰店或形象店可归于此类。


第九,33型:茶的重要性与丰富性程度高,空间占比与重要性高。相较12型与13型的“空间+茶”而言,这一类型茶空间可以理解为“茶+空间”,即以茶为基础,延展到空间,并取得茶与空间的融合与平衡。




茶空间的演化路径


茶空间中最重要的两个元素就是“茶”与“空间”。从这两个元素来看,根据不同的侧重点,可以分为两个演化路径。


其一,相对侧重于“空间”的传统茶空间,茶的重要性与丰富性需要提高。随着茶叶消费的不断提升,知茶、识茶、爱茶的群体日益增多,对茶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其二,相对侧重于“茶”的传统茶空间,这类更像是售卖茶叶的店面,需要把“茶”与“空间”进行有机融合。茶空间,应该既可以销售茶叶,又能为消费者提供冲泡体验,增加品牌与消费者的沟通机会;同时,还应适当开发“第三空间”的服务。


其三,新茶饮空间。如果说以上方式都是面向相对传统的喝茶人群或茶空间消费人群,那么近几年出现的新茶饮空间则展现出较大区别,可以归为一种新的演化方向,即面向年轻群体的新茶饮空间。


新茶饮空间跳出了传统的茶叶冲泡方式,不强调茶叶清饮,而是较为灵活地从“饮品”层面来理解和演绎,并以相对较为轻松的方式来呈现,如冷泡茶、水果茶等。换个角度来看,这种新茶饮空间未尝不是早年瓶装茶饮料及街边奶茶店模式向茶与空间融合发展的一种进化形式。新茶饮空间不仅仅是传统的外带式茶饮店,而是成为了一个可以品茶、可以休憩、可以社交的休闲空间。




茶空间的发展趋势


从茶空间的分类与演化进行观察,结合当前的市场案例,可以看出茶空间具有以下两个发展趋势。


第一,茶空间正在从“空间+茶”向“茶+空间”发展,从传统的“有茶的空间”发展到“茶的专业空间”,即“以茶为基础的空间”。因此,提高茶空间的产品力,尤其是茶空间中茶叶的产品力成为必然选择,这是顺应茶消费与茶文化发展的一种必然。


第二,根据目标消费群体的不同,“茶+空间”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总体都追求一种中式审美的当代表达,这也顺应了文化复兴和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