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茶文旅成功融合的“密码”
所属分类:最新资讯 阅读次数:48 发布时间:2025-05-22
在秦岭以南,巴山北麓,汉江穿流而过的陕西紫阳,茶香弥漫了千年。自今年3月以来,该县“开麦吧!茶乡”茶文旅融合超级IP活动持续火爆,“民俗趣、乡土味、非遗范”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展现在了全国人民面前。同时,“引来”的游客流量正转化为产品销量和消费增量。据测算,“五一”假期紫阳县接待游客28.86万人次,游客总花费1.56亿元,两项同比增长超过50%。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寻紫阳茶文旅成功融合的“密码”。
文化底蕴:为茶文旅融合赋予新生命
“自昔关南春独早,清明已煮紫阳茶。”这句古诗生动描绘了紫阳茶的悠久历史和独特地位。紫阳县茶叶种植历史可追溯至西周,在漫长的岁月中,紫阳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融入了当地的民俗文化、生活方式,成为地域文化的重要符号。
而紫阳民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许多曲目都与茶相关。
“幺妹你生得嫩花花哟,活像一棵清明茶,人人见了人人爱,伸手就想摘一把。”在“开麦吧!茶乡”舞台上,来自紫阳县红椿镇的乡土人才,用悠悠茶歌唱出了茶乡的生活气息,赢得了现场数千名观众的阵阵喝彩。
紫阳是陕南有名的文化大县。一直以来,该县高度重视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持续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推动茶博物馆、茶文化街市、非遗工坊等项目规划建设,紫阳民歌传统唱法、非遗紫阳毛尖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硒陶技艺等传统技法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寻茶乡的文化魅力。
“当汉水文化、汉调二黄、紫阳民歌等优秀文化相互交织,当采莲船、社火、犁田打坝、插秧采茶等民俗风情陆续登上‘开麦吧!茶乡’舞台,一幅幅独特的茶乡人文景观展示在聚光灯下,走进了全国大众视野,这不仅坚定了我们推动茶文旅深度融合的信心,也让我们看到了各类乡土人才无穷的潜力。”紫阳县文化和旅游广电局局长邓涛说。
乡土人才:为文旅融合注入强劲动力
人才,是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核心动力。在紫阳的具体实践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乡土人才。
在“开麦吧!茶乡”系列活动中,除了黄杰、唐丹丹、王安银、大宴儿等紫阳知名歌手或非遗传承人登台表演外,更多普通群众成为舞台主角,采茶大婶、炒茶大叔、卖橘大爷纷纷走上舞台,将田间劳作转化为艺术创作,用朴实的表演展现真实的乡村生活,紧紧吸引着游客的眼球。
舞台上,洞河镇20余名村民“化身”纤夫,模拟各种激流险滩拉纤场景,生动演绎了一曲旋律悠长、场面华丽的舞台剧《脊索撼江》。
“洞河有丰富的水运历史和文化。曾经,拉纤成为当地大多数劳力的谋生技能。纤夫这个职业虽然已不存在,但我们希望在‘开麦吧!茶乡’的舞台上,把纤夫勇于逆流而上的精气神展现出来。通过舞台剧的形式,也向大家展示洞河镇厚重的码头文化。”洞河镇党委书记唐帅说。
在旅游服务领域,民宿经营者们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创新经营模式,将茶园风光与民俗文化融入住宿体验中,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城关镇青中村的花婆婆民宿,因雨后的云海奇观和特色服务,成为网红打卡地,假期入住率达100%。
许多茶农出身的电商主播们,通过参加县上组织的免费培训课程,掌握了短视频拍摄和直播带货的技能,逐步成长为电商人才。他们通过记录制茶过程、玩儿梗、拍段子等方式,将紫阳茶推向了更广阔的市场。同时,通过网络直播“开麦吧!茶乡”赛事现场,村民们也纷纷拿起手机自拍活动中的精彩瞬间,形成传播链,进一步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据统计,自活动开展以来,“开麦吧!茶乡”“让世界听见紫阳的声音”两个话题在抖音平台全网曝光量超6.6亿次,带动紫阳富硒茶春茶线上销售额超30亿元。
如今,紫阳县共有各类乡土人才9500余人、艺术人才1095人,自“开麦吧!茶乡”活动开展以来,累计3000名群众直接参与了“乡村综艺+真人秀”赛事活动,为该县成功“出圈儿”贡献了重要人才力量。截至目前,“开麦吧!茶乡”共演出23场次,上演各类特色节目266个,现场观众约15万人次,演出节目网上直播观看量超6000万人次。
政策效应:为人才发展厚植成长沃土
人才效能的发挥,离不开县域政策效力的支撑。
近年来,紫阳县始终树牢“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紫阳县“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紫阳县群众文艺团队和文艺作品创作奖励扶持办法》《紫阳县高层次和紧缺特殊人才引进培养管理办法》等重要文件,大力实施人才发展“十大工程”,全力支持各类人才在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主战场上发光发热。
在茶产业发展方面,该县紧扣特色农产品县功能定位,提出“五茶并举”发展思路,持续做优茶产业、做活茶文化、做足茶科技、做大茶市场、做强茶人才,着力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茶产业体系。目前,全县茶园面积达26万亩,茶叶年产量突破1.2万吨,带动12万名茶农增收致富。
“我们借助苏陕协作、省级定点帮扶、国家科技特派团、第一书记‘组团服务’等资源优势,实施富硒茶师‘百千万’工程,计划用3至5年时间,培育百名茶艺师、千名制茶技工、万名职业茶农,为全县富硒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支撑。”紫阳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雷红民说。
紫阳县已然“激活”了茶文旅融合发展“一池春水”,也带动了“全域消费”。据统计,“五一”假期县内酒店、民宿入住率100%,夜市、农家乐日均营业额较平日翻两番;一季度接待游客112.64万人次,同比增长113.74%;游客总花费4.73亿元,同比增长116.97%。全县文旅消费市场活力澎湃,茶产业、民宿、餐饮等领域旅游收入显著攀升。在这些光鲜亮丽的数字背后,不仅是因为他们找到了茶文旅融合的着力点,更是因为他们掌握了茶文旅融合背后的“人才密码”。
展望未来,该县将继续围绕茶文旅融合发展的目标,充分发挥人才的关键作用,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持续加大对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支持力度,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投身到紫阳的茶产业和文旅事业中来,让紫阳的茶香飘得更远,让茶乡的魅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实现茶文旅深度融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上一篇:30多亩茶园“喝上了水”
下一篇:紫阳县茶园防旱抗旱技术措施
热门文章
-
点赞||紫阳富硒茶产业人才孵化调度中心正式上线运行
近日,由紫阳县委组织部、县委人才办牵头建立的紫阳县富硒茶产业人才孵化调度中心正式上线运行。中心的建成,标志着紫阳县聚焦产业与人才“双向赋能”、促进茶产业链与人才链深度融合、助推紫阳富硒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2023-06-27 -
【市县工作动态】紫阳春茶生产稳步推进
春回大地,新茶吐绿。眼下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春茶生产季,紫阳县春茶生产稳步推进,开局良好。走进紫阳县焕古镇春堰村的茶园,放眼望去,层层叠叠的茶树似层层波浪,吐露出来的翠绿嫩叶,散发出清新的茶香。在满眼新绿间,几十名采茶村民正弯曲着身子挎着竹篓,...
2024-04-17 -
【喜报】紫阳县在2024年安康市第三届手工制茶技能竞赛中喜获佳绩
4月17-18日,2024年安康市第三届手工制茶技能竞赛在平利县长安镇落下帷幕,我县在本次大赛中喜获佳绩。 本次大赛是由安康市总工会、安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安康市农业农村局、平利县人民政府主办,旨在加快培养知识型、技术型...
2024-04-19 -
“五茶并举”助推安康市紫阳富硒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西部网讯 茶叶产业是安康市紫阳县最具优势的传统产业,历届县委、县政府都将其作为富民强县第一产业,不遗余力发展壮大。2024年,该县又走出茶产业、茶文化、茶科技、茶市场、茶人才“五茶并举”的发展之路,扎实补短板,积极锻长板,加快构建适应高质量...
2024-04-23 -
2024年茶树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受去冬今春多次低温寒潮等因素影响,茶饼病等茶树主要病害有加重发生趋势。全国茶园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有茶小绿叶蝉、灰茶尺蠖、茶尺蠖、茶毛虫、茶蓟马、害螨、黑刺粉虱、角胸叶甲、茶网蝽、绿盲蝽以及茶饼病和炭疽病等。为有效控制2024年茶树主要病虫危害...
2024-04-17 -
紫阳县喜获“中国特色魅力茶乡”称号
5月20日,2023茶乡旅游发展大会在浙江省杭州市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会上发布了全国30个“多彩茶乡—特色魅力茶乡”,紫阳县榜上有名,荣获“中国特色魅力茶乡”称号。
2023-05-24